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突然襲來的胸痛,多半會先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。

心口痛是常見的症狀,肌肉神經、食道或胃部不適都是常見原因,但亦可能是心臟病或癌症的徵兆,某些疾病,例如缺血性心臟病、氣胸、大動脈破裂及肺栓塞等, 更需要緊急診斷和治療。

胸壁肌肉骨骼神經的病症(例如勞損或受傷)是心口痛的常見原因,胸壁會有局部壓痛點,某些動作或姿勢會加劇痛楚。

因此,胸痛可能是骨骼、肌肉拉傷出現的疼痛,也可能是心肌梗塞、主動脈剝離等急症。

尋找問題根源 對症下藥
我們並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,當胸口感到痛楚時,自然地便會聯想到必與心臟有關,但醫生道出:「我們所謂的『心痛』,很多時候都不是心臟問題引發出來,而是很多不同的因素觸發胸口不適,令我們誤以為心臟正發出甚麼訊息。」

其實最接近真正「心痛」的情況,便是冠狀動脈性心病,簡稱「冠心病」,是由於冠動嚴重脈狹而導致心臟肌肉缺血及缺氧,從而引致心絞痛。
很奇怪不少心絞痛病人都不會用「痛」來形容,而是會抱怨胸悶或胸部感到擠壓感。不過每個病人的臨床病徵都會因人而異,不同的病人都有機會在不同的位置上產生心絞痛,所以心臟科專科醫生們,就必需幫助病人診斷出「心痛」的原因,以確診胸部的不適是否心源性胸痛,還是其他疾病引起。

很多不同類型非心臟病所引起胸痛的常見起因,原來有很多成因跟心臟是毫無關連的。
最常見的便是『胸壁痛』,痛楚源自胸膛壁組織而不是心臟,以及引致的成因通常是過量運動、或抬舉過重物件,令肌肉過勞及扭傷所引致,與心臟疾病無關。羅醫生亦跟大家分享了分辨「胸壁痛」的方法,就是用手指按壓胸部時,扭傷肌肉的位置會有疼痛增加的感覺。

此外,哮喘發作多與呼吸道感染或敏感有關,病人的胸部會出現擠壓的感覺,甚至感到不適。
肺部胸膜受到感染的病人,深呼吸或咳嗽時,往往會出現胸痛加劇的症狀。因極度恐慌、焦慮、緊張而急促呼吸的病人,可能會引致換氣過度,出現口部、手指麻痺及胸口受壓的症狀。

胃食道括約肌過度鬆弛,令胃酸或膽汁反流進入食道,並刺激食道內壁,引致灼熱的胸痛感覺等,以上病例都是羅醫生跟大家分享與心臟無關的胸痛原因。
「無論如何胸痛是一個身體向我們表示感到不適的訊號之一,雖則並非一定與心臟有關,但涉及的原因可能跟胸內其他器官有關,我們都必須要正視,並找出真正原因對症下藥,才可治癒。」

左胸口隱隱作痛是怎麼回事
經常出現左胸口疼痛症狀的話,這個時候你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,因為經常左胸口疼痛一般有以下幾種病因。

  1. 疲勞引起的左胸口疼痛
  2. 心肌炎引起的左胸口疼痛
  3. 焦慮引起胸口疼痛
  4. 心臟病引起胸口疼痛
  5. 胸膜疾病
  6. 腹腔疾病
  7. 胸壁肌肉痙攣
  8. 心臟原因引起的胸痛
  9. 肋骨病變
  10. 肋間神經痛
  11. 胸膜炎胸痛

胸口隱隱作痛是怎麼回事
經常出現右胸部隱隱作痛,是一種會令人非常擔心的症狀,並且這確實也是一種不能輕視的症狀。
而會導致右胸部隱隱作痛的原因也非常多,比如右胸內的器官和組織發生了病變,如炎症腫瘤或者損傷等等,就容易引起隱隱做痛等不適症狀。
當出現了右胸部隱隱作痛症狀時,最好去醫院根據自身的其他症狀做一下詳細檢查,不要延誤治療時機。那麼,右胸部隱隱作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?

1、右胸膜性胸痛是常見的一種非心源性胸痛,如果檢查診斷為右胸膜性胸痛,可能是發生了炎症、腫瘤、氣胸等等疾病之後,對局部的壁層胸膜牽拉、對膈神經以及肋間神經組織造成刺激引起的。
臨床當中,常見的會引起胸膜性刺激的疾病包括了氣胸、肺膿腫破潰、胸膜結核、胸膜炎、膿胸等,而右胸部隱隱作痛多是發生了胸膜炎引起的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患者疼痛症狀比較嚴重,還可能是胸膜間皮瘤、肺癌侵犯壁層胸膜等疾病導致的。

2、如果右胸部隱隱作痛屬於胸壁痛,可能是發生了外傷或者炎症刺激了神經肌肉骨膜引起的,比如發生了肋軟骨炎就非常容易引起右胸部隱隱作痛。其次,平時生活中勞作時或者運動時無意中造成了拉傷,導致右胸部受到拉傷,同樣也會引起右胸隱隱作痛。
尤其有些人平時習慣使用右手,往往存在右邊胸部肌肉比較發達的情況。如果突然換成左手進行各種活動,可能就會引起左邊胸部的肌肉扭傷或疼痛,從而引起局部隱隱作痛症狀。這也是為什麼左手或左邊的胸部疼痛,會被誤認為是心臟問題的因素。

3、有時候右胸部隱隱作痛,可能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特殊類型。比如有些人精神壓力過大時可能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,從而引起胸部疼痛症狀。此時,患者應該及時緩解精神壓力,適當的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調養,才能促使症狀儘快緩解。

4、一般來說,人體也有可能會因為腸胃問題而引起右胸部隱隱作痛。但是,腸胃問題不嚴重時多不會引起胸部疼痛症狀。只有發生嚴重的反流性食道炎、潰瘍或者炎症、攣縮等腸胃疾病時,疼痛症狀可能會放射到左胸,需要仔細加以鑑別。

每個身體、每個心臟都是獨一無二,若感到不適,一定要請醫生做個身體檢查,確診病源與治療方式,千萬不要胡亂聽取網上意見,因為在沒有專業的指導和監督下,自我診斷並擅自作出治療,是相當危險的。

🌈 圖片及資料來源: 康健雜誌、loveyourheart、每日頭條

Posted by:Quorra

發佈回覆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戶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戶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戶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